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3:33:58  浏览:93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机构
  第三章 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章 监督管理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
  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对经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及前二款金融机构在境外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第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
  第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受法律保护。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第七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

第二章 监督管理机构

  第八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任职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
  第十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兼任职务。
  第十一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并有责任为其监督管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当事人保守秘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交流监督管理信息,应当就信息保密作出安排。
  第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公开监督管理程序,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
  第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处置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查处有关金融违法行为等监督管理活动中,地方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和协助。
  第十四条 国务院审计、监察等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活动进行监督。

第三章 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第十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达到规定比例以上的股东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查。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应当按照规定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或者备案。需要审查批准或者备案的业务品种,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规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 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第二十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也可以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
  前款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对下列申请事项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增加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
  (三)审查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
  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建议,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回复。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情况和风险状况,确定对其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和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岗位责任制度。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发现可能引发系统性银行业风险、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认为需要向国务院报告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并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
  第三十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银行业自律组织的章程应当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第四章 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现场检查:
  (一)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二)询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进行现场检查,应当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检查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权拒绝检查。
  第三十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就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三十六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如实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等信息。
  第三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二)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三)限制资产转让;
  (四)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
  (五)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六)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后,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提交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经验收,符合有关审慎经营规则的,应当自验收完毕之日起三日内解除对其采取的前款规定的有关措施。
  第三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接管和机构重组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予以撤销。
  第四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被接管、重组或者被撤销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要求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履行职责。
  在接管、机构重组或者撤销清算期间,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二)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财产或者对其财产设定其他权利。
  第四十一条 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查询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第四十二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时,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对与涉嫌违法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二)查阅、复制有关财务会计、财产权登记等文件、资料;
  (三)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毁损或者伪造的文件、资料,予以先行登记保存。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前款规定措施,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通知书;调查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通知书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有权拒绝。对依法采取的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的;
  (二)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的;
  (四)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申请冻结资金的;
  (五)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或者处罚的;
  (六)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的;
  (七)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贪污受贿,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
  (二)未经批准变更、终止的;
  (三)违反规定从事未经批准或者未备案的业务活动的;
  (四)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
  第四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
  (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
  (六)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第四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区别不同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第四十九条 阻碍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检查、调查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一条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二条 本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扩大试点的通知

国家医药管理局


关于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扩大试点的通知

1979年8月28日,国家医药管理局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山东省、湖北省、山西省、四川省、浙江省、广东省等省、市医药管理局:
为了保护医药生产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健康,1976年5月经国家计委同意,石化部和国家劳动总局以〔76〕油化财劳字第631号〔76〕劳计字第59号联合通知,选择了18个企业(医药3个),在有毒有害作业工种中,实行了定期轮流脱离接触的试点。
两年多来的试点证明,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脱离接触毒物一段时间后,对他们恢复健康确有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经与国家劳动总局商定,今年再选择一些企业扩大试点范围。现将《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试行办法(草案)》(附件一)和审定的《扩大试点企业名单、试点产品表》(附件二)《试点产品工种范围及有毒作业分类表》(附件三)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试点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79)100号文《批转国家劳动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报告》的要求,发动群众,订出治理规划。使企业的防毒工作及有毒作业工人的劳动条件在三、五年内有很大的改进,各省、市医药管理局要定期检查落实治理规划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企业要每年总结试点工作和治理的情况。
二、改进有毒有害作业劳动制度的试点工作,要和整顿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定额,内部挖掘劳动潜力结合起来,力争做到改进劳动制度时不增人或少增人,要保证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完成。定员定额工作没有搞好或因缺少原材料或动力等原因,生产不正常或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暂不要试行。
三、扩大试点所需增加的劳动指标,由国家劳动总局带帽专项下达。该项劳动指标,必须专项使用,不能挪作他用。
四、各试点企业应严格执行《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试行办法(草案)》。为观察各种改进劳动制度的实际效果,试点采用的形式虽不要求统一,但不能任意增加脱离时间或减少接触时间。为使定期轮流脱离有毒作业能够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轮流脱离的人员应尽可能做到整班组的下来。不能整班组的轮流脱离时,也必须保证每个工人均能按规定的时间长短与间隔,轮流得到脱离。并应切实做好脱离后的安排,要加强管理,防止放任自流。
五、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是医药工业劳动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试点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希望各地区医药主管部门和试点企业党委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工业卫生和各项组织工作,定期检查总结试点情况并请及时报我总局和中国医药工业公司。
附件1:《改进医药有毒有害作业工种劳动制度试行办法(草案)》(略)
附件2:《扩大试点企业名单、试点产品表》
附件3:《试点产品工种范围及有毒作业分类表》
附件2:扩大试点企业名单、试点产品表
------------------------------------------------------------------------------------------------------------
省、市|试点单位名称| 试 点 产 品
------|------------|--------------------------------------------------------------------------------------
合计 | |
| |
北京市| |
|北京制药厂 |18—甲基炔诺酮
| |
|北京第二制药|磺胺甲氧嗪,VB6,酚酞,4—甲基嘧啶,水合肼,异烟肼,三氯氧磷,烟酸,乙酰丙酮,烟酰
|厂 |胺乙晴
| |
辽宁省| |
|东北制药总厂|利福平、活性炭、氯磺酸、四氢呋喃、丙炔醇、皮质激素、除草胺、乙胺丁醇、盐酸硫胺、胺
| |苯磺胺、丁炔二醇
| |
|东北第六制药|
|厂 |非那西丁、芬那露、抗菌增效剂、新诺明、吡唑酮、安乃近、氨基比林
湖北省| |
|武汉制药厂 |氯霉素,硝基乙唑,吡唑酮,安乃近
| |
|湖北制药厂 |非那西丁
| |
上海市| |
|上海第九制药|
|厂 |性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铅管
|上海第十二制|
|药厂 |抗癌药、性激素、皮质激素
| |
天津市| |
|天津市红旗制|
|药厂 |甲基睾丸素、黄体酮、纯睾丸素
| |
广东省| |
|广州第一制药|
|厂 |抗菌增效剂、新诺明、乙酰丙酮、VB6、磺胺嘧啶、氨苯磺胺
| |
山西省| |
|太原制药厂 |合霉素、磺胺甲氧嗪、抗菌增效剂
| |
山东省| |
|山东新华制药|巴比妥、米妥儿、咖啡因、硫酸二甲酯、氨茶碱、水扬酸、阿斯匹林、双乙烯酮、吡唑酮、氨
|厂 |基比林、安乃近、抗菌增效剂
浙江省|抗州第一制药|
|厂 |红汞、阿托品、654—2
四川省|西南合成制药|
|厂 |氯霉素、抗菌增效剂
|西南第二制药|
|厂 |氯奎、伯奎
------------------------------------------------------------------------------------------------------------
附件3:试点产品工种范围及有毒作业分类表
--------------------------------------------------------------------------------------------------------
序号| 产 品 名 称 |生产方法| |有害作业分类 |
| | | 试行劳动制度改革的作业范围 |--------------|备注
| | | |第一类|第二类|
----|------------------|--------|----------------------------------------------|------|------|----
1 |活性炭 | 活 化|轧炭、活化、焙烧、洗炭及吸附炭制造 | | √ |
----|------------------|--------|----------------------------------------------|------|------|----
2 |利福平 |半合成 |氧化、提取、侧链合成、缩合、成品 | √ | |
----|------------------|--------|----------------------------------------------|------|------|----
3 |四氢呋喃 |化学合成|从水解到成品 | | √ |
----|------------------|--------|----------------------------------------------|------|------|----
4 |氯磺胺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5 |丙炔醇 |化学合成|电石粉碎、乙炔发生、丙炔醇反应、分馏、触媒 | √ | |
| | |制造 | | |
----|------------------|--------|----------------------------------------------|------|------|----
6 |皮质激素 |化学合成|从双烯到成品 | | √ |
----|------------------|--------|----------------------------------------------|------|------|----
7 |除草胺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8 |盐酸硫胺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9 |乙胺丁醇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0|氨苯磺胺 |化学合成|磺化 | | √ |
----|------------------|--------|----------------------------------------------|------|------|----
11|丁炔二醇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2|非那西丁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3|芬那露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
14|抗菌增效剂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5|新诺明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6|吡唑酮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7|安乃近、氨基比林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18|磺胺甲氧嗪 |化学合成|环合、氯化、缩合、甲氧化、中和 | | √ |
----|------------------|--------|----------------------------------------------|------|------|----
19|维生素B6 |化学合成|酯化、甲氧化、环化、硝化、氯化、重氮化、氢化、| | √ |
| | |水解 | | |
----|------------------|--------|----------------------------------------------|------|------|----
20|酚酞 |化学合成|缩合 | | √ |
----|------------------|--------|----------------------------------------------|------|------|----
21|4—甲基吡啶、乙晴|化学合成|合成、分馏 | | √ |
----|------------------|--------|----------------------------------------------|------|------|----
22|水合肼 |化学合成|氧化、蒸馏 | | √ |
--------------------------------------------------------------------------------------------------------
(续)
--------------------------------------------------------------------------------------------------------
序号| 产 品 名 称 |生产方法| |有害作业分类 |
| | | 试行劳动制度改革的作业范围 |--------------|备注
| | | |第一类|第二类|
----|------------------|--------|----------------------------------------------|------|------|----
23|异烟肼 |化学合成|氧化、中和、缩合、过滤 | | √ |
----|------------------|--------|----------------------------------------------|------|------|----
24|三氯氧磷 |化学合成|氧化 | | √ |
----|------------------|--------|----------------------------------------------|------|------|----
25|烟酸、烟酰胺 |化学合成|氧化、中和、过滤 | | √ |
----|------------------|--------|----------------------------------------------|------|------|----
26|乙酰丙酮 |化学合成|裂化、转化 | | √ |
----|------------------|--------|----------------------------------------------|------|------|----
27|磺胺嘧啶 |化学合成|加成、缩合、甲醇钠 | | √ |
----|------------------|--------|----------------------------------------------|------|------|----
28|合霉素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29|性激素 |化学合成|合成性激素制造 | √ | |
----|------------------|--------|----------------------------------------------|------|------|----
30|硝基乙唑 |化学合成|合环、脱氢、硝化、羟乙基化 | | √ |
----|------------------|--------|----------------------------------------------|------|------|----
31|红汞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2|阿托品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3|巴比妥 |化学合成|氰化、水解、乙基化、酯化、环合 | | √ |
----|------------------|--------|----------------------------------------------|------|------|----
34|米妥儿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5|咖啡因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6|硫酸二甲酯 |化学合成|三氧化硫制造、酯化、蒸馏 | √ | |
--------------------------------------------------------------------------------------------------------
--------------------------------------------------------------------------------------------------------
37|氨茶碱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8|水扬酸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39|阿斯匹林 |化学合成|乙酰化、水扬酸制造、成品 | | √ |
----|------------------|--------|----------------------------------------------|------|------|----
40|抗癌药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41|磺胺二甲基嘧啶 |化学合成|裂化、分馏 | | √ |
----|------------------|--------|----------------------------------------------|------|------|----
42|18—甲基炔诺酮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43|双乙烯酮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44|软管 |制剂 |化铝、轧铝 | √ | |
--------------------------------------------------------------------------------------------------------
(续)
--------------------------------------------------------------------------------------------------------
序号| | | |有害作业分类 |
| 产品名称 |生产方法|试行劳动制度改革的作业范围 |--------------|备注
| | | |第一类|第二类|
----|------------------|--------|----------------------------------------------|------|------|----
45|氯奎 |化学合成|氯化 | | √ |
----|------------------|--------|----------------------------------------------|------|------|----
46|伯奎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47|乙胺嘧啶 |化学合成|全产品 | | √ |
--------------------------------------------------------------------------------------------------------


劳动合同欠缺必备条款的效力探析

夏德忠 王雷都


  劳动合同欠缺必备条款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欠缺《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必备条款。对于欠缺必备条款的劳动合同,究竟产生何种法律效果,是劳动合同不成立,还是劳动合同不生效,抑或劳动者因此享有单方解除权?在法律实务中,颇滋疑议,法律适应并不统一,与法律稳定及劳动者权益产生不良影响,与司法公信力亦能因此而产生瑕疵,笔者撰此文,为匡正此中疑难弊端之处,稍尽法律人之责任,与劳动者之福利亦有利焉。

法律风险提示:★★★★★

基本案情
  李某因看到一公司的招聘广告,遂前往应聘,该公司经过面试程序认为李某是某岗位的合适人选,遂决定聘用李某,在面试中,该公司告知了李某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状况、劳动报酬,并询问了李某有无补充意见,后李某与该公司达成一致,李某自下周开始上班。
  李某上班后一周,单位与李某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在书面劳动合同中,缺少了社会保险的条款。后李某在劳动合同上签字,单位也签字盖章。
  问:应如何理解李某与该公司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
  该书面劳动合同因缺少法定必备条款而无效;同时因劳动合同无效,视为李某与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李某与用人单位应重新签订完备的劳动合同;
如果李某已在用人单位工作超过一个月,则李某可以主张超过一个月的工作期间的双倍工资。

第二种意见:
  该书面劳动合同因缺少法定必备条款,所以劳动合同不成立;因劳动合同不成立,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该赔偿劳动者的损失。

第三种意见:
  该书面劳动合同因缺少法定必备条款,是一份不完备的劳动合同,但已经具备的条款是成立且生效的;该书面劳动合同也是成立且生效的,缺少的必备条款可以协商补充,也可以要求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第一种意见认定缺少必备条款的劳动合同无效,是不正确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的三种情形,其中第三种情形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劳动合同条款之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产生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法律效果。
  第二种理解:劳动合同条款之格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产生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法律效果。
  笔者同意第一种理解,如,劳动合同在保险条款中约定:“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或者由劳动者自行缴纳保险费”,因该约定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以该条款无效。
理由如下:
  第一,《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形包括:情形1.劳动合同约定了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但用人单位未依照约定缴纳;情形2.劳动合同未约定社会保险条款,用人单位也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形3.劳动合同约定了社会保险的缴纳,但约定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因情形3的劳动合同法定无效的,所以劳动者可以行使单方解除权。
情形1的劳动合同是成立且有效的,只是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不完全履行,法律赋予了劳动者单方解除权。
  情形2介乎情形1与情形3之间,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社会保险条款无约定,依据社会保险法,并不减轻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责任,所以,劳动合同缺少该条款,对劳动合同的效力无影响,劳动合同是成立且生效的。

  第二,如果劳动合同无社会保险条款,但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即无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与必要。因此在该种情形,即验证了劳动合同缺少必备条款,劳动合同并不因此而无效。
  因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应仅指劳动合同条款约定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劳动合同缺少必备条款并不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因此并不能认定为无效。

  其次,第二种意见认定缺少必备条款,劳动合同不成立也是不正确的。
  因劳动合同属于特殊的合同,因此在此处有《合同法》适用的余地,在本案中,李某因应聘广告前往面试,属于缔结合同的要约,该公司面试并同意李某的职位申请,视为承诺,因此在李某与该公司谈妥之时,劳动合同即已成立,只是在李某与该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方生效而已。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确立,因此在劳动关系确立的情况下,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成立。因劳动合同成立,而未签订书面合同条款的,对劳动合同的成立不生影响,仅影响劳动合同生效时间。


  最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劳动合同缺少必备条款的法律责任是用人单位应当改正,也就是说应当将必备条款增补在劳动合同中,从此条看来,缺少必备条款的劳动合同还是受到法律认可的,也就是说缺少必备条款的劳动合同还是成立和生效的。
  因此,第三种意见认定缺少必备条款,对劳动合同不生影响是正确的。此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增加保险条款,也可以在协商不成功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报酬及赔偿,及要求补缴保险费。

  综上所述,同理,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缺少其他必备条款,也应作上述的理解与处理,而不能简单地认定劳动合同不成立或者无效。而应具体分析缺少条款对整个合同的重要性,再作结论。如果合同缺少签订主体,应该认定为合同欺诈而合同无效或者劳动合同不成立,或者构成非法用工;如果缺少劳动合同期限,因此而产生争议的,应作对用人单位不利的解释。如果缺少工作内容与工作地点的,或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应该具体协商。